虽然现在生活条件优越,各种美食琳琅满目色彩纷呈,但总是忘不了若干年前奶奶做的那几道美食,相对以前的物资匮乏,或者在我小时候的眼里的确应该算是美食。那种味道仿佛是被尘封的美酒,当你想起时,就像揭开酒盖,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从心底缓缓升起。
在闽南地区,特别是泉州地区,“地瓜粉团”相信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,可能在中国其他地区也颇受欢迎。泉州惠安因盛产地瓜而被誉为“地瓜之乡”。在早期,老一辈的人由于经济拮据,大米比较少不够吃,所以用自家种的地瓜来充饥,地瓜就演变成了多种美食,地瓜粉团便是其中一种,也是奶奶最拿手的。
每一天放学回家我都会跑到奶奶家去蹭饭,正好我们兄弟几个都在,奶奶就会做一大锅的地瓜粉团给我们吃。奶奶放下手中的活忙开了:备好自家做的地瓜粉,花菜、花生、巴浪鱼干、青菜和面线。巴浪鱼干除刺切块,花菜切小块,巴浪鱼干倒入油锅爆香取出备用,然后将鱼干、花生和花菜放入盆中,加入适量地瓜粉,再倒入适量凉水,加入调料,盐、味精、酱油适量,用筷子顺时针快熟搅拌,直至地瓜粉与配料形成黏合状,用汤勺一团一团的舀进烧开热水的锅里,煮到粉团全部浮到水面上时,加入面线和青菜,加入调味煮开,热腾腾的地瓜粉团就做好了。
看着奶奶娴熟的动作做好了这锅地瓜粉团,我们兄弟几个早已口水直流迫不及待了。奶奶拿起几个碗给我们每个人打了一碗,看着我们满足地吃着,我知道这时候奶奶的脸上满是疼爱的微笑……做好的羹状粉团显得晶莹透亮,舀起一个咬上一口,粉团软Q的口感加上巴浪鱼的鲜、花生的脆、花菜的清香等,多层次的口感在口中散开,让人回味无穷。
有时候奶奶也会做八宝粥给我们吃。奶奶平常在田地里种了很多的玉米高粱和花生,门口的两棵龙眼树每年都结满了龙眼,奶奶叫人把龙眼全部摘下,自己舍不得吃,等我们几个到来时,装了一盆让我们慢慢吃,然后转身去取了一些玉米、高粱和花生准备给我们煮八宝粥,奶奶又去备了一些糯米、红枣、莲子、绿豆、红豆和葡萄干,把这些材料都洗净泡一会儿水,然后烧一小锅水,放入这些五谷杂粮葡萄除外,煮了差不多半小时,这时候粥有点粘稠了放入葡萄干和白糖,一锅香喷喷的八宝粥就做好了。而我们早已不顾龙眼的香甜飞奔过来了,奶奶会给我们盛几碗先帮我们搅拌凉了点再让我们吃,奶奶看着我们狼吞虎咽,疼爱急切地说“慢点吃,会烫”……粥熬好后,上面浮着一层细腻、黏稠、形如膏油的物质,中医里叫做“米油”,俗称粥油,它具有很强的滋补作用,可以和参汤媲美。八宝粥食材与制作都很简单,成品色泽鲜艳、质软香甜、清香诱人、滑而不腻,还具有补铁、补血、养气安神等功效,让人回味绵长。
每到炎热的夏天,奶奶都会做四果汤给我们喝。天气炎热,我们几个都会坐在龙眼树下乘凉,每个人都懒洋洋的,微风习习,躺在摇椅上动也不想动。每当奶奶端出一锅冰凉的四果汤,我们都会有如离弦的箭马上从椅子上跳起,一起享受这夏日里的冰凉甜品--奶奶准备材料有莲子、银耳、绿豆、薏米和白糖,先把材料洗净泡水,把莲子、绿豆、薏米放入沸水里煮熟捞出冷却,另烧些水加入白糖烧开,离火晾凉,然后把材料放入凉开水中,放进冰箱制冷,消暑解渴的四果汤就做好了,虽然奶奶做的可能并不正宗,但也是我们在夏天里消暑的最爱饮品。
虽然奶奶已经过世多年,但这些奶奶亲手做的舌尖美味还一直保留在我的心里,虽然妈妈也尝试着做过给我吃,但是儿时的那种久违的味道怎么也寻不到了,也许这就是一人一味的道理吧。当亲人还在时,好好感恩每一次聚餐的机会吧,因为里面饱含着亲人浓浓的爱,同样也别吝啬你的赞美,好吃就大胆的表达吧,这是爱的回馈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