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我国的职业教育相比,大多数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起步更早,社会认同度更高,为本国经济发展和维持较高就业率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奥地利:近80%适龄学生选择职业教育
奥地利《学徒法》规定,在职业学校学习的同时,学生也将进入企业实习并获得学徒工资。这些学生一旦毕业,也意味着学徒期满,之后学生实习的企业有义务雇用其至少3个月。因此在奥地利,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不存在一毕业即失业的现象。
即便选择了职业教育,学生们也可以在职业教育的最后一年,有针对性地增加“综合性科技”知识课程,毕业后依然有机会进入高等专科大学甚至综合性大学,读取学士、硕士、博士学位。
德国:“双轨制”职业教育 企业承担大部分开支
“双轨制”职业教育体系,就是学生一半时间在职业学校学习,一半时间在企业实习工作的教育模式。这种教育体系可以让学生学习联系实际,学前与企业签订协议,学习期间同时获得工作经历,还可挣到实习工资。
在德国,企业承担职业教育学制的较大部分开支。这样,学生从十五六岁开始便进入就业体系,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国家教育经费。企业负责承担学生在企业进行职业培训的所有费用,并向学生支付一定的生活津贴。
日本:私立职业学校为主 学生应聘公务员不受歧视
日本的职业学校以私立为主,但可以根据国家公共培训计划的大小从政府部门获得相应的经费。厚生劳动省和有关省批准和授权职业学校开展职业资格鉴定工作。许多行业协会和知名国际公司也与学校合作,共同颁发资格证书。
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,文部省为专门学校毕业生颁发“专门士”称号,相当于准学士学位,在学生继续深造和应聘国家公务员等方面给予同等待遇。
而我国对职业教育也是越来越重视,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有五次提出发展职业化教育。在3月15号两会上,李克强总理又再次提出“加快现代职业化教育”,3月12号,教育部部长陈宝生,生就“教育改革发展”的相关问题回答中表示:“我们既需要培养爱因斯坦,也需要培养爱迪生,也需要培养鲁班。建设教育强国,职业教育非常重要。”